清高拔俗的钱杜《岁寒三友图》鉴赏

www.wincn.com 时间:2014-04-03 16:12:15 来源:收藏快报 作者:王永林
导读:钱杜是清嘉道年间杭州“松壶画派”的创始人,工诗,善书法、精绘画;诗宗唐代岑参、韦应物,诗意清旷;书法学唐褚遂良、虞世南,有清俊温雅之气;画则花卉、人物之外,特擅山水,宗法赵令穰、赵孟頫、王蒙、文徵明、文伯仁等,以细笔和浅设色为主,风格秀雅静远,运笔松秀缜密。

钱杜《岁寒三友图》

图1 钱杜《岁寒三友图》

画面中的款识

图2 画面中的款识

钱杜(1764—1845),初名榆,字叔枚,后更名杜,字叔美,号松壶小隐,亦号松壶,亦称壶公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;出身仕宦,钱树弟,嘉庆五年(1800)进士,官主事;生性闲旷,洒脱拔俗,好壮游,一生遍历云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等地,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后来空灵清冷的绘画风格。嘉庆九年(1804)曾客居嘉定(今属上海),道光二十二年(1842)英军攻略浙江,避地扬州,遂卒于客乡。

他是清嘉道年间杭州“松壶画派”的创始人,工诗,善书法、精绘画;诗宗唐代岑参、韦应物,诗意清旷;书法学唐褚遂良、虞世南,有清俊温雅之气;画则花卉、人物之外,特擅山水,宗法赵令穰、赵孟頫、王蒙、文徵明、文伯仁等,以细笔和浅设色为主,风格秀雅静远,运笔松秀缜密,所画山石、人物形象,能寓巧密于朴拙之中,颇有装饰意趣,偶用金碧青绿法,鲜妍雅丽,形成了一种雅秀绝伦、似梦似幻的绘画新风尚,极富装饰性。蒋宝龄《墨林今话》评为“耕烟(王翚)所谓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者,庶几近之”。惜过于细弱秀媚,缺乏雄浑的笔力和宏深的气魄。他亦兼能篆刻,章法与刀法,纯粹浙派风格;花卉画则学恽寿平,有清秀之韵致;画梅则师赵孟坚,其幽冷疏散,可比金农。这幅《岁寒三友图》(图1)就是钱杜颇具代表性的传世精品之一。

《岁寒三友图》,为纸本墨笔立轴,纵134.2厘米,横35.1厘米,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。此图依植株大小,由高到底依次为松、梅、竹;下方的新竹与老梅互为穿插,皆与虬龙般的乔松相拥,上下呼应,气脉相通,构图疏密有致。在图中,松针与梅花用笔工细,松身之“龙鳞”细致而苍朴,颇具装饰趣味;而梅干和秀竹则以意笔写出,笔情墨趣间浓淡干湿互用,与其细笔所绘部分形成巧妙的对比关系;全图是在变化中求协调,故能使所作纤而不刻,细而不板,粗处亦不俗,显示出作者不凡的创作功力。在图左侧中部,作者用雅逸俊爽之书法,自署款识(图2)云:“岁寒三友图。文太史有是本,其苍浑疏远之趣,全师北宋人。一枝一叶皆自肺腑中出,不可以笔墨绳之也。为芸舫五兄临。丙申正月,钱杜并题记。”丙申为道光十六年(1836),作者时年73岁。由此可知,此作是钱叔美晚年临文徵明《岁寒三友图》的仿作。不过以笔者之见,图中的笔调已多是其自家风韵了。如图中梅树的主干以淡墨绘出,浓墨点苔,苍老而古拙的形态,应即是他由金农的手法转化而来,所以他这里所谓的“临”文太史本,也是和王原祁说的一样——“仿古皆借境耳”。在款识下钤有“壶公”朱文长方印和“叔美画印”白文方印,并于图右下方钤“松壶”朱文葫芦印,左下方钤“虚怀若谷”白文方印,颇有书、画、印并美之妙。

在中国“文人画”中,松、竹、梅被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取松、竹、梅都可傲凌风雪,有不畏霜寒之性,用以表现人格品质和精神气节。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之上,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,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作品;墨竹则是宋人文同笔下的“常客”,文同在画梅、竹、石时曾题道:“梅寒而秀,竹瘦而寿,石丑而文,是三益友。”其好友东坡居士也有诗曰:“风泉两部乐,松竹三益友。”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而“村梅”(文人画的墨梅)的画法在北宋扬无咎时创出,后世能手也是层出不穷。到赵孟坚时遂将松、竹、梅放在一起,创“岁寒三友”之格,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经常乐于表现的题材。由钱杜此图可知,他于此道也是有不俗表现的。

赢在中国网 责任编辑:蝶舞

相关热词搜索:钱杜岁寒三友图